contact@evtol.com 周一至周五 08:00 - 17:00
其他 2025-10-29 阅读时间: 5 分钟

eVTOL商业化还需攻克几个技术难关

vtolcar
103
新闻配图

曾几何时,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还像是科幻电影里的空中出租车,悬浮在遥不可及的未来晨曦中。但如今,开发者们正紧锣密鼓地对真实飞行器进行测试,认证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——一场空中交通革命已悄然逼近。BAE系统公司、霍尼韦尔等头部供应商预计,2025年就能看到eVTOL的商业首飞。不过,在这些酷炫飞行器真正载人上天之前,还有几道技术难关必须攻克。


 

一、设计方向:三大流派各有难题

随着自动化程度提升,未来的eVTOL飞行员可能更多时间在“监工”而非“驾驶”。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城市空中交通副总裁斯特凡·菲马特指出,市场最终会稳定在三大主流设计类型:

多旋翼型:适合短途双人出行(比如Volocopter的VoloCity),靠多个旋翼垂直起降,但续航和速度受限;

升力+巡航型:用独立旋翼负责起飞升力,另配推进器负责前向飞行(如Jaunt Journey),省去旋转机构但需额外承载闲置旋翼重量;

矢量推力型:螺旋桨初始垂直起飞,随后旋转至水平提供前向推力(如Lilium Jet),兼顾垂直起降与巡航效率。


 

每种设计都有取舍:多旋翼简单但效率低,升力+巡航型需平衡重量与复杂度,矢量推力型技术难度最高。正如菲马特所说:“打造这个行业需要多方协作,机身只是骨架,而飞控、动力等才是‘大脑’和‘肌肉’。”

二、高可靠性:10⁻⁹标准下的生死考验

eVTOL的安全标准堪称“苛刻”。BAE系统公司战略发展工程总监布莱恩·赫尔强调:“高完整性组件必须做到零容错——任何系统失效都可能导致飞机坠毁,尤其是飞控、推进和电池系统,因为全程依赖电力。”为此,BAE正在研发高完整性控制系统与高功率高压电池系统,确保两者能在单平台上完美协同。


以Volocopter的VoloCity为例,这款为2024年EASA SC-VTOL认证设计的18旋翼多旋翼飞行器,采用“全冗余网络+光纤传控”技术,即便飞行员松开操纵杆也能稳住位置。其认证负责人奥利弗·赖因哈特直言:“EASA要求我们达到与商业客机相同的10⁻⁹可靠性标准——这是底线,没有商量余地。”毕竟,统计数据显示,哪怕微小的故障概率,在高频次飞行中也会被无限放大。

三、电传操纵:18个旋翼的“智能大脑”

传统飞机的电传操纵(Fly-by-Wire)只是选配,但对eVTOL而言却是“刚需”。以VoloCity为例,它需要通过算法动态调节18个旋翼的转速来实现精准控制——比如前向飞行时,前端旋翼减速、后端加速,让升力矢量自然前倾。“让飞行员手动操作18个电机?根本不可能!”赖因哈特说。

 


 

BAE系统公司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为军机开发了电传系统,如今正将其“迷你化”并适配eVTOL需求。“飞行控制与推进系统必须更紧密耦合,同时还要把技术成本压下来,在极致安全与商业可行间找平衡。”赫尔表示。霍尼韦尔则提供了“三本平装书大小”的三重冗余计算机,通过灵活软件适配不同机型——无论是Volocopter还是Jaunt飞行器,只需修改内部控制律代码就能匹配。

四、电力系统:高压高功率的“能量心脏”

eVTOL的电力需求远超传统航空。BAE的赫斯指出:“当飞行控制、推进系统、航电设备等所有子系统都依赖电力时,对能量管理的要求完全不同——不仅要供电,还要避免电池过热、电磁干扰,甚至要研究高压系统在高空的特殊表现。”

 


 

以Wisk公司的Cora为例,这款计划在新西兰首飞的eVTOL配备了12个升力风扇+1个推进螺旋桨,从诞生起就瞄准“全自动驾驶”。其首席技术官吉姆·蒂格表示:“我们坚持‘先飞后有人’策略,初期用货运任务积累飞行小时数和公众信任。”目前Cora已完成1500小时飞行,正与NASA、FAA合作研发自主导航与避障技术。不过,自动驾驶的认证难度不亚于技术研发——“制定合规要求的技术挑战,丝毫不亚于技术本身。”蒂格坦言。

五、矢量推力:从直升机到eVTOL的技术跨越

Lilium Jet代表的矢量推力构型,被菲马特视为未来方向——其机翼襟翼上装有36个电动涵道涡轮风扇,起飞时向下喷气提供升力,升空后旋转至水平,结合机翼升力实现高效巡航。为适配这种复杂设计,Lilium与汉莎航空培训合作,用VR/AR技术培养飞行员。

 


 

而Jaunt公司的Journey则通过ROSA(低转速旋翼运行技术)颠覆传统直升机逻辑:起飞时旋翼高速旋转提供升力,升空后主动降低转速,将升力转移至机翼,从而减少阻力与振动。其CEO马丁·佩里亚介绍:“旋翼转速降低后,噪音减少66%,能耗更低,速度却能提升至275英里/小时(约440公里/小时)。”这项技术的背后,是专利的旋翼转速调节系统与重心平衡设计——通过轴装电机实现前后倾斜,配合宽泛的重心范围,让乘客或行李可随意放置。

结语:未来已来,但挑战重重

从多旋翼到矢量推力,从电传操纵到高压电力,eVTOL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在推动人类向“空中出行”迈进。正如霍尼韦尔菲马特所说:“认证规则仍需完善,电池能量密度有待提升,垂直起降场的建设也需跟上——但可以肯定的是,eVTOL真的要来了,而且会首先出现在你家附近的天空。” 不过,在享受空中出租车便利之前,这些技术难关的攻克,将是所有玩家必须跨越的“天堑”。

标签:
eVTOL 飞行汽车 适航认证 城市交通

评论 (3)

张先生 2小时前

eVTOL技术确实很有前景,期待早日在我们城市看到商业运营!

李女士 5小时前

安全性是最重要的,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把关适航认证。

王工程师 1天前

作为从业者,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挑战,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。